武术

1689822175733829.jpeg

1689822199684650.jpg

武术运动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大类。

(一)武术套路

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础,以攻守进退、动静疾徐、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,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。武术套路,作为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,是由风格各异的技术动作组成。具有攻防内涵,不仅蕴含哲理,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另外其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对活跃文化生活也有着重要意义。竞技武术的发展,逐步融合了西方体育的竞赛模式,使武术的竞技体系更加完善,成为世界体育的一部分。随着竞技武术套路项目日益朝着“高、难、美、新”方向发展,并与“更高、更快、更强”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,武术套路竞赛也日趋激烈。

常见的武术套路竞赛项目包括:长拳、太极拳、南拳、剑术、刀术、枪术、棍术、其他拳术、其他器械、对练项目(徒手对练、器械对练、徒手与器械对练)、集体项目(集体拳术、集体单器械、集体双器械、集体软器械)等。

按照竞赛形式分为徒手套路、器械套路和对练。

1. 徒手套路的代表有长拳、太极拳和南拳

长拳是中国传统拳派之一,属于一种北派武术。该拳的突出特点是,在出手或出腿时,以放长击远为主。其动作撑长舒展、筋顺骨直,有时在出拳时,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,以发挥“一寸长、一寸强”的优势。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,动作舒展大方,极具观赏性。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理论为核心,它是集颐养性情、强身健体、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拳术。其特点是内外兼修,动作柔和、缓慢、身态轻灵、刚柔相济,在注重身体素质训练、增强练习者体质的基础上提升武德素养,提高人与自然、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。主要的太极拳门派有陈式太极拳、杨式太极拳、武式太极拳、吴式太极拳、孙式太极拳等,在比赛中除徒手太极拳外,还有持器械的太极剑项目。南拳是中国七大拳系之一,在广东、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。其基本特点是门户严密,动作紧凑,手法灵巧,重心较低。体现出以小打大、以巧打拙、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,代表拳派包括咏春拳、蔡李佛拳等。

2. 器械套路包括短兵器套路和长兵器套路

常见的短兵器比赛套路器械包括刀、剑两种;长兵器比赛套路器械包括棍、枪两种。在传统 器械中,还有如软兵器、双兵器等。民间素有刀、枪、剑、戟、斧、钺、钩、叉、鞭、锏、锤、 抓、镋、棍、槊、棒、拐、流星锤的“十八般兵器”说法,涵盖了武术中的各种器械门类。

3. 武术对练 

武术对练是中国武术项目之一,其套路是在各种武术单练(拳术、器械)项目的基础上由 踢、打、摔、拿、击、刺、劈、撩、砍、点、蹦等技击方法组成,并由两人或多人进行对练。在技术编排上要求攻防合理、招式准确、节奏一致、距离相当,观赏性高。

(二)武术散打 

散打又称散手,作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,通过对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功能进行归纳、 整理,总结精炼出直接、实用的技术。格斗讲究出其不意,不讲究花法,突出打赢的实用目的。竞技比赛散打即现代散打,就是常见的以直拳、摆拳、抄拳、鞭拳、鞭腿、蹬腿、踹腿、摔法 等技法组成的以踢、打、摔相互结合的攻防技术,讲究“远踢、近打、贴身摔”。作为对抗性的 项目,散打练习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力量、耐力、柔韧、灵敏等身体素质,而且可培养练习者勇 敢、顽强、机智、果断的品质。

武术规则及竞赛形式:

(一)武术套路

武术套路场地有两种,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,均在比赛专用地毯上进行,其中个人项目的场地长 14 米,宽 8 米,场地周围至少有 2 米宽的安全区。集体项目的场地长 16 米、宽 14米,场地周围至少有 1 米宽的安全区。场地四周内沿,均标明 5 厘米宽的白色边线。比赛场地上空从地面量起,至少有 8 米的无障碍空间。如果同时可以铺设两个比赛场地,则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要在 6 米以上,以降低两块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。在套路比赛中,运动员按照名单顺序,依次完成整套动作。运动员听到点名,行抱拳礼后入场,在起始位置站定后从动作开始进行计时。规定拳术、规定器械不得少于 1 分 20 秒,太极拳不少于 5—6 分钟,对练项目不得少于 50 秒,集体项目不得少于 3—4 分钟。为了提高比赛的视听效果,太极拳和集体项目需配乐,比赛结束后,参赛者行抱拳礼退场。各项目比赛的最高得分均为 10 分。规定拳术、规定器械动作规格的分值为 5 分;劲力、协调分值为 3 分;精神、节奏、风格、内容、结构、布局分值为 2 分。对练项目方法准确、攻防合理的分值为 4 分;动作熟练、配合严密的分值为 3 分;内容充实、结构紧凑的分值为 2 分;意识逼真、风格突出的分值为 1 分。所有运动员完成比赛后,得分最高者获胜。

(二)武术散打
中国武术自古以来就有“比武打擂”的概念和形式,所以在武术散打比赛中采用了中国传统擂台的方式:比赛场地为高 80 厘米、长 800 厘米、宽 800 厘米的擂台,台面上铺有软垫;软垫上铺有盖单,台中心画有直径 120 厘米的中国武术协会或者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徽。台面边缘有 5 厘米宽的红色边线,台面四边向内 90 厘米处,画有 10cm 宽的黄色警戒线。武术散打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,按照体重分为不同级别进行个人对抗,竞赛办法分为循环赛、淘汰赛、复活赛,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,每局两分钟,局间休息一分钟。如果一方运动员连续获得两局比赛的胜利,就可以直接赢得整场比赛。

比赛中运动员分别穿戴红、黑两色的护具(护头、护胸),并穿戴竞赛组委会指定的拳套与服装,以及护裆、护齿。在做好充分保护后,红、黑双方在擂台上使用“远踢、近打、贴身摔”等散打技法进行格斗。击打得分部位包括头部、躯干和大腿,禁止击打对手的后脑、颈部和裆部。且不能使用头、肘、膝和反关节技法攻击对方,禁止攻击倒地对手。武术散打比赛中,得分分为 1 分和 2 分,其中使用拳法击中对方头部、躯干,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可以得到 1 分;将对手打下擂台、将对手摔倒自己站立、腿法击中对手头部、躯干均可以得到 2 分。


返回列表